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在东汉后期,由于结党之风盛行manbetx万博,想要加入士族的圈子,就得正式拜个大师。
马融是班昭的弟子。班家本身是新莽东汉交接期,大量搜集收藏典籍的名士。班昭更是皇家补习班指定讲师。
斟茶、备课、擦黑板、打扫等活,都是要干的。说得更直白一些,卢植、郑玄这种是不用交学费就能听课的弟子。
属于身份阶层比较低又比较穷的类型。卢植就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平民,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没有麦克风的时代,这样的助教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郑玄倒没有他那么苦逼,郑玄是在山东无敌手,入关是来“独孤求败”的。所以,后来在经学一道上,郑玄的名声也比卢植高了不知多少倍。
卢植为人豪爽刚毅,比起追求学问上的真理,他更希望能学得经世济民的法门。要知道,他们的老师马融,是个大男人主义,追求声色享受的大师。
马融每次讲课,都要安排歌舞团助兴。但马融也注意到,一般学生难免会偷瞄两眼,或是被音乐分神。只有卢植这根大柱子,几年下来总是目不斜视,专心致志。
马融也觉得卢植很有潜质,就打了他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家而去。
卢植知道,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总之,卢植很快就学成毕业,可他也没能借着在马融门下manbetx万博,跟什么达官贵人子弟攀上关系,只好带着毕业证书,回到涿郡开课教学去了。
没能攀上关系进入朝廷,不是卢植善不善交际的问题。卢植毕业的时间,差不多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
士人官员贵族,大家忙着撇清关系就来不及了,没人愿意好好接待一下这位北方高材生,也是情理之中。
党锢以大赦告一段落,汉桓帝的人生也跟着落幕。窦武成为了大将军,定策立灵帝,手握大权。
如今窦武当政,卢植认为,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来了,立刻修书一封,上表大将军“强干弱枝”之道。
一阵子没提这件事了:当时朝廷士人跟宦官之间有合作有摩擦,并不会完全排斥。
卢植在地方讲课,也算小有名气。可面对幽州、涿郡的征召,他一律不愿意出来当官。
卢植南去平乱有成,加拜九江太守。凭着战功,卢植一口气从博士升上了二千石,算是飞黄腾达了。
但没有多久,卢植就因病请辞,躲起来做他的学术研究。而也就在这一年初,蔡邕颁布了熹平石经,成为经学界一大盛事。
卢植也上书朝廷,表示自己也是皇家补习班的弟子,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助力。他选了两个学生送往朝廷东观(图书馆)协助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朝廷承认他开班讲学。
卢植本是经学大师,但他治理地方,却是用黄老之术:“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在东观持续研究五经,并且编写东汉官史的蔡邕等人,提出申请调卢植入东观协助。
但卢植回京之后,汉灵帝认为这些研究啊写史书的没那么急。卢植这个人不是纯学者,实用价值相当高,就先让他转为侍中,再派任尚书台。
照这样看来,汉灵帝很重用卢植吗?但卢植在尚书台上书给灵帝,谈论灾异与时政改进,却是得不到回音。
卢植也非浪得虚名,一开始,确实连破黄巾,张角根本无法抵抗,一路退入广宗拒守。
就在这时候,汉灵帝派了一个宦官左丰前来监察。卢植的下属纷纷劝他,给左丰一些贿赂好打发掉,不要干涉战事。
那左丰回去就报,广宗黄巾贼不难打,卢植是故意在拖时间。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了,反正卢植就被抓了,汉灵帝改派董卓接棒。
董卓仍是攻黄巾不下,刚好皇甫嵩朱隽解决了中部黄巾,就分头北上南下接管控制权扫荡了。
皇甫嵩不喜与人结党,但风骨也是很有的。大破黄巾之后,皇甫嵩就跟汉灵帝汇报:“其实我什么也没做,卢中郎全部都安排好了,manbetx万博我只是把他没完成的工作做完而已。”
其实基本上,卢植挺像一个会打仗的蔡邕。manbetx万博他们在朝廷里不是大官,但在派系间相当有人望。
不过卢植到底是得罪了宦官。我不是在说左丰之事,其实汉灵帝拔擢卢植为侍中,肯定就侵犯了宦官的领域。
如果汉灵帝多点心机manbetx万博,把卢植弄成像当年张衡的地位,或许东汉历史将会大幅改写。
卢植也曾经劝说过何进,不能信赖董卓。但这个关键时刻,何进不止失智,也失掉了脑袋。
而随着董卓入京,掌握兵权,召开大议废少帝改立陈留王时,只有卢植一个人出来抗辩。
读史多年,我不会斩钉截铁的说,卢植是基于道德勇气出来对抗董卓的。他跟蔡邕很要好,也很相像。
但蔡邕志在真善美,而卢植志在天下。同为大师级人物,蔡邕留下的著作有一百零四篇流传。卢植只有六篇。
卢植同学郑玄主要是作经典注记,不以篇记,但也写了上百万字。单就总字数肯定是比蔡邕多的。
董卓本欲处死卢植,但蔡邕出来求情。卢植连忙逃出洛阳,去到北方上谷郡隐居。
顺带一提,袁绍同样也延请了郑玄,不过郑玄只是来吃个酒,没有接受袁绍的征召。
卢植前半生的行动,确有诡异之处,但最后他出来对抗董卓,让范瞱认定他是一个绝对的好人。
涿郡布衣游士,正常应该去太学混点名堂。卢植不管在马融门下之前之后,都不去太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东汉许多真正的大师,即使在一个老师门下学完了,也会往另一个老师另一个地方求取更多学问。
学完不求官,manbetx万博不求学,关起门来也不研读经典,反而开始教学,这也是少见的行为。
卢植不喜欢写文章,他更喜欢喝酒。他直接看准了窦武打算求取功名,对于州郡招募不理不睬……这点上面倒是梳理了一下。
最奇怪的就是当上九江太守。卢植一个博士,没有政绩没有战功,为何可以让四府公推他文武兼备?
时间稍一对比,甚至会发现他在九江顶多待了几个月,包括平乱。而这时的卢植突然对教育跟学问很感兴趣了。
像蔡邕、郑玄这种大师,那都是有出名的老师,一步步精深自己的学识艺术素养,受到士人的尊敬而成。
不是说他名不符实,卢植肯定是有本领的。在不以贞良忠臣评价他的前提下,我想卢植看事的眼光角度,在当时是最独特的。
百姓英雄看到的大乱,是官员欺压百姓,人民流离失所,餐不饱食,生活不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