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强基固本工程,依托镇街党校主阵地,开展“融入式”教育培训,将党员教育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政策落实、红色传承深度融合,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与本地发展同频共振。
聚焦“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主线,整合本土农文旅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赤坭镇党校依托竹洞村盆景产业基地、瑞岭村红色征程馆等载体,打造“农旅融合”“组织振兴”现场教学点,其中瑞岭村“后进变示范”案例入选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2024年以来承接各类培训班80余场、接待学员近3000人次;狮岭镇党校提炼“马岭车尾箱经济”“文旅产业发展”等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课程体系;梯面镇党校开展“梯面客家嫂”竹编、粤菜烹饪等技能培训80余场,带动700余名村民就业创业,400余户开办农家乐、民宿,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针对外来人口倒挂难题,构建“流动党员+本地治理”培训模式。狮岭镇党校联合湖南蓝山县驻花都流动党总支,开发流动党员参与社会治理课程,选拔20名“金牌宣讲员”开展“上门送教”,推动江西新干、湖南新田等多地在狮岭成立流动党支部,配套设立“工作服务站”,引导流动党员在纠纷调解、政策宣传中发挥作用;新雅街党校以“新雅红管家”党建品牌为核心,打造《云峰红管家社会治理经验》特色课,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成为基层治理“教科书”。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每月10号开展“10号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常态化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272个基层站点,把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深讲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乡音传党音”提升政策宣讲实效。梯面镇92%为客家人,镇党校针对客家群众聚居特点,组建“梯面客家嫂”宣讲团,结合群众作息开展“乡约5点”入户走访,用方言土语讲解土地确权、留用地指标等政策,累计走访9372人次,收集问题430件、解决428件,办结率达99%,实现“用群众语言讲政策、以实际成效聚民心”,有效增进党群互信。
激活红色资源“活教材”,打造立体党性教育场景。花城街党校依托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投入120万元建设“四馆一课”红色基地(宣教馆、纪念馆、学习馆、展示馆+云课堂),全景展现花都百年发展历程;梯面镇党校整合红山村铜鼓鼎红色文化园、哨所遗址等点位,构建“一核N点”户外教学阵地,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狮岭镇党校串联本地党史阵地、皮革产业博物馆、党群驿站,设计“党史+产业”融合课程,让党员在红色浸润中增强自豪感、提升执行力。
花都区通过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推动党员教育从“理论灌输”向“实践赋能”转变,manbetx万博入口形成“培训跟着发展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生动局面,为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花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