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课程
发布时间:2024-09-12 13:45:38

  西方是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使用课程一词: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

  1、美国博比特系统课程理论1918年出版课程理论专著,标志课程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载体。具体说: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课程的基本内容应是人类文化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manbetx万博登录设置原则是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manbetx万博登录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课程重点在于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应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问题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又称为“目标模式”:泰勒提出课程编制应考虑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透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到编制课程的四个基本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期中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博比特活动分析法: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提倡通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分析来发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

  2、拉尔夫·泰勒目标模式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构架。

  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前提)、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一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发生变化,另外,高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方面也有不同。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该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