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万博平台教育当中的课程
发布时间:2024-09-21 00:32:05

  手机:*******1202E-mail:usnavy@126一、课程概述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课程类型四、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一)课程的词源考释(二)课程的概念(三)课程与学科、教材的关系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时说道:“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里的教、護、課、程,是四個並列的動詞,其基本含義都是監督。唐宋之時,教、較通用。較,計量也,就寢廟建築的度支而言。護,監視也,就具體的施工而言。課,督促也,就工期而言。程,考核也,就規制、式樣而言。教、護、課、程排比聯言,牽涉到寢廟建築的方方面面,都必須由君子監之作之,才可能符合禮法的要求。据考,这是我国“课程”一词最早的出处,但跟现代“课程”的涵义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学六》中说过:“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其意思是指所分担的工作程度和学习内容的范围、时限和进程。朱熹的用法已与我们现在许多人对课程的理解基本相似。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最早采用英文课程一词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指的课程是教学科目之义。传统意义上,课程即学科。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课程理论研究由此迅速发展,人们对课程含义的认识逐步摆脱课程即为教学科目的狭隘范围,开始将课程看作是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指导的涉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框架的极为广泛的概念。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manbetx万博官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课程与学科、教材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所谓学科(subject)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也则为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和狭义的课程混用。教材(subject-matter)是学科的具体内容。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等皆为学科。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则为教材。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其他方面;它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时限等,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学科知识体系,还应包括情感、意志、技能体系。(一)背景介绍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简史:1.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强调中央集权,全国统一,致使课程结构单一,只设必修课,不设选修课;注意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来考虑学科设置;课程内容方面,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模仿前苏联的痕迹明显,某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实际。2.1953—1957年的第二次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但模仿前苏联的痕迹仍很深;课程变动过于频繁,教材又跟不上需要,致使教学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3.1957—1963年的第三次课程改革:1960年,人教社按照中小学适当缩短学制年限的要求,赶编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原来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完成,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各地开始自编教材;劳动时间大量增加,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冲击;设置甲乙类中学,甲类教学计划要求较高,设置最高限度的科目,乙类教学计划要求低,设置最低限度的科目()4.1964—1976年的第四次课程改革:全国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没有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的只是各地自编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5.1978—1980年的第五次课程改革:中小学学制十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重建人教社,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清除了时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缺点是“深、难、重”。6.1981—1985年的第六次课程改革:中小学均恢复六年(部分农村除外);以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为重点;对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的数学、外语、自然常识、劳动等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等。7.1986—1996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确立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改革方略;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改革中的诸多禁区,如“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等内容在各地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中都有重要地位。8.1996年至今的第八次课程改革1996阅读:请大家阅读教材255-260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文重点阅读: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课程目的:注重知识传授→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课程结构: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注重书本知识→强调课程的生活化、现代化;关心学生的兴趣和经验4.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强调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5.课程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发展性评价6.课程管理:国家集中管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适应性课程类型是指按照课程设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类别。(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五)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 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 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1)涵义:亦称“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 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 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各科目都有 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2)优点: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依一定的逻辑 顺序排列,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进行评价。 (3)缺点:由于分科过细,只关注知识的逻辑体系, 容易造成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容易脱离 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活动课程 (1)涵义: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或“生活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 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 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2)优点:有利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3)缺点: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指导。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优缺点是相对称的。学 科课程的优点正是活动课程的缺点,而学科课程的 缺点,正是活动课程的优点。因此,它们是相补充 而非相替代的关系;两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必不 可少,应将它们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 类型来看待。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 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 2、综合课程 (1)涵义:是指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 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2)优点: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 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 野和方法。 (3)缺点:不利于一些学科内容系统和深入的 教与学。 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 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指有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 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 生的共性。它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2、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及需要,有选择自由而非必须学习的课程。其主导 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个性。 从课程开发、设计和管理的主体来 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与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 政府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 国家的教育意志。 2、地方课程,又叫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指 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 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 置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 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3、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 指某一类学校的个别教师或教师集体,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目 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 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展示学校的 办学宗旨与特色。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 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 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又称“正规课程”或“显在课程”,它是 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课程表 中的学科。 2、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20世 纪60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首次提出,它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 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常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情 境之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 (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校纪、学风、班风等)。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的概念 2.课程目标的内容 3. 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1.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2.课程目标的内容 (1)认知类:包括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其交际能力。 (3)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 审美观等。 (4)应用类:包括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 活问题。 3.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1)筛选法 这是美国北加州大学课程开发中心研制的方法,manbetx万博官网具体步骤 如下: 第一,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 第二,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允许他 们补充其他课程目标。 第三,把预定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 第四,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 最重要的课程目标。 第五、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 (2)参照法 参照法是指参照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 家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教育状 况,确定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的方法。 1.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 3.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

  202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制医技人员招聘考试线年鹤壁市浚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考试线年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线年黑龙江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线年齐齐哈尔市富裕县老干部服务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