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至9日,黄河科技学院举办了第二期“应用型高校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坊”,以进一步探索应用型高校的课程改革新路径,从而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助力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81位代表,包括学校的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以及骨干教师,共同讨论和分享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创新实践。
在开幕式上,学校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以“数智赋能,项目驱动,manbetx万博APP评价牵引,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进行报告。他指出,申分析了学校如何以数智技术作为支撑,结合项目驱动及科学评价,全面重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manbetx万博APP这一思路不仅展示了我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的探索,实际案例让与会的教师们感受到其核心价值。
校董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赵卫东出席开幕式并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本次工作坊是一个促进校际协同创新的平台,旨在增进与其他院校的友谊,通过“共筑战略合作新机制,共研人才培养新标准,共享课程建设新成果,共创教育变革新生态”这四个方面推动应用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领导力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亚荣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围绕“课程开发与建设”和“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教案设计技术与方法”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研讨的内容深入浅出,不仅系统讲解课程知识建模的原理与方法,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知识建模图在教案设计中的重要性。这种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参与热情,并深化了大家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在工作坊的经验交流环节中,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介绍了“产业需求导向下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从学校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创新实操与关键环节。她通过展示就业方向项目化教学课程、应用型研究方向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的改革案例,突显了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创新成就。
会议期间,包括杨晓艳在内的6位优秀教师代表,结合各自的授课课程,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及评价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参训教师们高度评价此次工作坊的实效性与创新性,云南昭通学院的邱勇雷老师坦言,通过这种“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学习,掌握了课程迭代的重要路径,特别提到知识建模技术对课程构架的重要影响。
广西外国语学院的王艺桦老师强调,知识图谱技术的融入让教学设计变得更加系统和有依托,manbetx万博APP这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方法主张极具借鉴性。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此次工作坊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期待建立一个长效的合作机制,合作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来自广西外国语学院、湖南信息学院和长春人文学院等多所高校的教师在活动期间主动对接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中心,深入交流教育教学改革、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
参训教师们还参观了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创客工厂、数字化展厅和冰雪馆等地,实地感受了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对未来教育生态的思考与展望。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院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为未来的应用型高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黄河科技学院通过这样的工作坊,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致力于为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持续发力,追求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其努力为全国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助力中国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创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