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正式上线。随后,广东发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一纲要”方案(下称“2+1”方案),明确中小学人工智能课时,加强培育师生人工智能素养。
在省级层面构建师生AI素养框架,实属全国首创。广东为何抢先布局AI教育?这门课,何以关乎未来?
广东先行先试,率先发布“2+1”方案,分别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针对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方案提出了细致要求:原则上,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
“AI教育不是编程课或者工具操作课。”暨南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子韬说,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涵盖人智观念、知识技能、智能思维、伦理责任4个维度,覆盖从技术认知到伦理责任的完整素养链。此举将有助于提升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不局限于学生,方案也覆盖了教师群体。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称,出台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是为了弥补当前教师队伍AI能力的不足。只有筑牢教师AI基底,才能夯实学生AI素养基础,进一步培养未来“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广东有需求、有实力,更有底气。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在校生和学校基数大,对高质量、体系化、多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中小学新型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全国领先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和众多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具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直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尤其在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粤东西北及偏远乡村地区还存在专业师资短缺、设备系统陈旧、课程资源匮乏等情况。
3月18日,广东发布推进建设教育强省的最新方案,强调要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4月10日上线”方案,则齐齐瞄准了短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广东电视门户上线,通过电视信号传输名师课程,化解偏远乡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难题;“2+1”方案则为粤东西北及偏远乡村地区提供AI教育指南,推动优质课程和资源倾斜,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manbetx万博APP
在人工智能重构全球教育生态的当下,广东正着力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育链条。在中小学阶段植入AI基因,恰是能够持续打造“人才蓄水池”,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国人工智能组织机构已达近190万户。其中,广东地区以近28万户的规模领跑全国,占据全国总量的14.7%。
今年以来,广东更是动作频频,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2月18日,广东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不久前,发布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manbetx万博APP中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基础,AI教育对中小学生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不仅关乎个人未来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4月10日出台的这一系列AI教育举措,正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基础工程,更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AI教育“组合拳”,让学生成才得以有更多可能,也将为广东发展厚积明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