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在积极应对这一变革。2023年4月10日,广东省在广州举行了一场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指导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广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的素养框架和课程纲要,为其他省市树立了标杆。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根据相关研究,到2025年,AI驱动的教育技术市场预计将达到250亿美元。广东省此次推出的《纲要》,不仅响应了国家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支持,还体现了地方教育实施方案的创新。
《纲要》明确了四个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首先,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机共生理念,这是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其次,强调人工智能应用伦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能力。这种综合性的素养提升框架,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视角。
根据《纲要》,人工智能教育将划分为三个学段: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重点在于体验与认识;初中则转向理解与应用;而高中阶段则进一步深化,聚焦于设计与创造。这种“层层递进”的学段设计,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确保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引导。
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纲要》构建了从核心概念到技术实现、从生活应用到社会影响的完整知识体系。这样的课程结构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manbetx万博平台加强其实践能力,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方面,《纲要》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平台的支持作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课时的安排,既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灵活分散,以便于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深入思考和探索。同时,鼓励各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自主开发适合的课程资源,包括绘本、普及读本和学习手册等,以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可以获取丰富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以支持日常教学和课程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性,《纲要》强调引导乡镇学校利用国家智能教育云平台等,实现优质师资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空白,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当前,全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接受正在逐步加深,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理应在这一浪潮中站稳脚跟。专家指出,随着AI教育资源的持续丰富,未来五年内,预计将有超过70%的学校将融合AI课程于其教学体系中,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将极大推动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广东省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布局,是对教育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尝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其他省市参考其经验,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AI课程模式,为未来的教育改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