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师范学院秉承“以艺兴学”办学理念,以培养德艺双馨、扎根基层的新时代高素质艺术人才为目标,创新构建“思政铸魂-文化浸润-赛项赋能-实践淬炼”的多维融合育人路径,努力实现艺术教育供给侧与地方美育需求侧的对接。
学院秉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育精神深度贯穿于艺术教育全链条,致力于培养兼具精湛技艺与家国担当的新时代复合型艺术人才。首先,强化构筑学生的理想信念基石,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坚定艺术理想,坚守正确的艺术创作信仰。其次,着力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入践行“艺术+思政”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艺术教育专业课程,并通过课堂教学、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主题作品创作等举措,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最终转化为“以艺报国”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学院艺术教育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如2017级艺术设计专业团支部和2019级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团支部分别荣获广西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及全国“活力团支部”,音乐系、美术系均获评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和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朗诵艺术”课程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国文化”“钢琴”“学前儿童钢琴演奏”“声乐基础”等4门课程获评广西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钢琴教学团队”获评广西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
学院通过完善体系构建、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采风汲取艺术灵感等多元举措,着力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院成立了美育浸润行动创新实践与研究中心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教学研究中心,为推进艺术教育专业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将民族文化融入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筑牢学生文化自信根基与文化传承意识。如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教师精选《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绣金匾》等饱含民族音乐精髓的经典作品进行教学,通过解析民族音乐作品特有的风格、调式与旋律等艺术特征,引导学生体悟民族音乐美学,manbetx万博入口厚植文化认同。此外,学校组织艺术教育专业师生团队深入龙胜、资源、三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通过艺术采风调研,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苗家油茶歌——尼呐尼》《瑶女悠悠》等系列优秀作品,实现了民族艺术传承与美育创新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教师还与多所小学共同开发了《少数民族打击乐》《壮乡民间绘画》等12本民族技艺校本教材。《情思乡音 尚美育心——基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地区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和《传承·融合·创新:广西少数民族图案渗透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院以技能竞赛为育人抓手,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生态,并将竞技场转化为育人场、创作台深化为成才台,打造“校赛筑基-省赛锤炼-国赛突破”三级进阶式竞赛体系,全面提升师生的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近年来,师生在各类艺术赛事中成绩斐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自治区级竞赛中获奖120余项。其中,在第15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中,有18个作品入选,声乐作品《稻·鱼》和朗诵作品《壮乡锦绣》面向全国进行现场展演。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表达不断得到深化,manbetx万博入口更在激烈的竞争中锻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与抗压应变的能力。
学院依托“十百千工程”(对口帮扶10所乡村小学,选派100名教师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安排1000名学生深入乡村一线)、“送艺下乡”及“音为有你 美育行动”等特色项目打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矩阵。学院对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中心小学和五通镇保宁中心小学进行艺术教育精准帮扶。艺术教育专业师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课题研讨、大型活动指导等方式,助力帮扶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步培育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院以“送艺下乡”为纽带,架构起城乡文化传播桥梁。通过开展“爱心·绘梦”“乡村墙绘”等系列活动,为乡村社区打造优质文化共享空间,激活乡土文化内生动力,同时也让艺术学子在田野实践中将专业技艺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本领。各级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师生送艺下乡活动。学校精心策划并实施了“音为有你 美育行动”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师生通过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艺术表演展现乡村魅力,凭借专业优势开展美育培训等,manbetx万博入口累计服务30余个乡村幼儿园、小学及社区。这些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及思想觉悟等综合素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赢共进。(秦林燕、杨红秀)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