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古镇中山学校,美术教室里,学生们正用植物拓印技法创作古镇吊脚楼纹样,靛蓝染料在宣纸上晕染出千年古镇的韵味。这堂融合了地方非遗技艺的美术课,是该校“艺美中山”特色课程的缩影,也是江津区扎根乡土办教育、整体推进乡村学校课程在地化实施的生动实践。
低年级开展植物拓印、manbetx万博APP手指画等趣味创作,中年级引入扎染、风筝制作等传统工艺,高年级聚焦蜡染、古镇文创设计,形成阶梯式美育培养模式。作为一所乡村学校,中山学校立足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将国家美术课程与地方非遗深度融合,构建起了“国家课程+校本融合+社团拓展”的课程实施体系。
如今,中山学校不仅是四川美术学院、manbetx万博APP清华大学美院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更获得市级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重庆市美术特色学校”等荣誉,成为乡村美育的标杆。
中山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江津区“扎根乡土、一校一策”的教育改革布局。当地教委以国家课程方案为引领,创新提出“在地化实施”理论框架,通过“整体规划—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三位一体模式,让每所乡村学校都能深挖本土资源,培育“一校一品”的特色课程生态。
石坝街小学开发“地方文化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卞小吾故居、中医药博览馆,让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羊石学校以“长江石精神”为内核,构建“江石・艺术”“雅石・礼仪”等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与乡土特色的有机衔接。
此外,为破解乡村教育资源短板,江津区构建“专职教师+兼职专家+高校支援”的多元师资体系,累计引进30余名高校教师、非遗传承人参与乡村学校课程教学,同时通过“城乡教研共同体”“云端支教”等机制,让优质资源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近五年,江津区乡村教师获市级课程建设成果奖42项,开发校本课程200余门,众多教师实现了从“课程执行者”到“课程创生者”的转型。
如今的江津乡村学校,正上演着从“边缘地带”到“特色样本”的蝶变:中山学校的美术特色课程辐射带动周边8所学校,形成了“古镇美育共同体”;全区100余所乡村学校100%制定在地化课程实施方案,manbetx万博APP40%被课程评估专家认证为“优秀”,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乡村教育的根在乡土,魂在文化,活力在创新。”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曾祥敏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乡村学校课程在地化实施,推动“乡土文化+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让每所学校都成为传承文化的阵地、培育人才的摇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教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