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新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新增29种专业进入2025年高考招生名录。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开设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这标志着教育领域与科技的进一步深度交融。那么,为什么在师范院校增设这样一个“理工王牌”专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已逐渐深入教育的各个角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纷纷推出AI相关的课程和项目。这些举措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来临,智能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某项研究显示,已有537所高校获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北师大作为重点院校之一,正在努力推进教育供给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在一个最近的AI教育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城市地区已经有20.5%的未成年人开始通过智能设备接触AI产品,manbetx万博APP而19%的未成年人曾经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同时,惊人的是,在智能设备的未成年人中,28.2%的孩子在10岁之前便开始使用AI。随着国家《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的发布,预计2030年人工智能教育将在我国中小学中实现基本普及,这为未来教育创新带来了无穷可能。
新设的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将聚焦多元场景、多维评价及跨学科融合。以清华大学的“全AI守护课堂”为例,该项目利用大模型多智能体技术重新定义教育场景,使得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及时反馈,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此外,AI也能帮助教师减轻负担,腾出更多时间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实践。
新学期即将开启,清华大学的大一新生已经开始选修与AI相关的课程,以专业化培养未来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课程设计注重“因材施教”,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能够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定制。这一趋向的背后,是教育创新对于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下的积极应对。
教育界专家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将以多维评价体系为基础,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将AI课程融入语文、数学、科学等基础课程,manbetx万博APP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跨学科教育模式,真正做到培养出具备多元能力的人才。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教育专业的设立,不仅是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举措,也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刻反思与再造。未来,如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教育在AI技术的助力下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返回搜狐,manbetx万博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