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培训,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差距。提高薪酬,吸引更多人留在乡村教学。还要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共同成长。”近日,主题为“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未来乡村教育交流季在贵州省正安县举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在视频演讲中表示。
活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正安县尹珍教育专项基金、上海田字格公益和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承办。与会代表深入探讨乡村教育发展难题,交流突破路径与有效解决方案,寻求人工智能新形势下的发展新路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工作机制。“乡村教育要为生活而教。manbetx万博入口”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说,乡村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元的,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既考虑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也兼顾乡村社会长远发展。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看来,乡村是一个封闭且深受儿童喜爱的小规模社会,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文化。然而,随着父母离乡,乡村教育面临根本性挑战。
“0至15岁是传承文明根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最好的课堂是乡村。”10多年前,张孝德联合发起以“亲情、亲自然、亲乡土”为核心理念的乡村教育模式,意在通过回归传统与自然,探索适合乡村儿童的启蒙教育改革路径。
如何寻求乡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田字格公益创始人、贵州田字格小学总校长肖诗坚有个形象的比喻。“教育者应具备智慧,像主动找水喝的乌鸦一样不断探索,最终找到适合乡村教育的路径。乡土是滋润教师、孩子和乡村教育的宝贵养分,要充分利用。乡村教育应培养能在家乡找到未来的人才。”肖诗坚说。
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乡村教育带来了新机遇。“要积极拥抱新技术,鼓励个性化学习,利用AI分析学生,提供定制课程;结合线上线下和AI辅助,推广混合式学习。教师角色也要积极转变为促进者和引导者。”国务院原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看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对人才定义的重新思考。在AI时代,提问能力、问题意识、好奇心和想象力成为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能力。“未来学校是云教育与实践场的结合。云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教材和教室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资源整合与衔接。而实践场则强学不应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静态课堂,而应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方式进行动态学习。”曹培杰说。